来源:会议杂志官网
社会经济转型时期最大的变化莫过于消费市场——原本大一统的中低端消费市场被分裂为两大部分,即中高端市场和中低端市场。而且随着转型升级的持续深入,高端消费群体的占比将越来越大。这种状况体现在会议展览业,就是所谓的“高端化”与“国际化”。 照理说,“高端化”和“国际化”这两个词儿不在一个维度上,“高端化”指的是消费层次和客源结构,而“国际化”主要说的是客人的来源。从逻辑上说,中国会议展览业首先要解决“高端化”的问题,然后才会有“国际化”。这里面包含两层意思,一个是,消费市场的变化对于中国会议展览业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,如果这一关过不去,就没有机会来谈论什么“国际化”;另一个是,成熟的西方人可能更愿意接受“高端化”之后的中国。可实际情况是,业界很多人更愿意谈“国际化”,至于“高端化”,前些年曾经提过一阵子,后来不再说了。可能是有人认为,消费分级可以实际存在,但把人分为“低端”和“高端”,不是很合适。要说这一点可以接受的话,那么用“国际化”取代“高端化”,或者把“国际化”无限放大,甚至把“国际化”变成衡量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,是不是就有问题? 实际上,“高端化”对于会议展览产业链的主要成员来说更有现实意义,因为它不是某个人一时的快意想法,也不是媒体上一闪而过的热点话题,更不是一些企业赚钱多少的小小生意经。“高端化”是科技进步、经济发展将人类社会带入到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经过程,是一次全面的洗礼。打破过去,重塑未来,这就是“高端化”的本质。中国会议展览业“高端化”的过程,就是中国会议展览业重新调整思路、整合资源、梳理流程、确立标准,并以全新的精神风貌展示自我的过程。因此,这里所说的“高端化”,用英文upgrading(升级)更合适。中国会议展览业的“高端化”,从产业链角度看,主要包括上下游两部分: 上游是会议展览项目及其运营管理的“高端化” 会议展览产业链是从一个个“项目”展开的,如果这些“项目”不具备“高端化”的品质,整个产业的“高端化”就无从谈起。会议展览项目要做到“高端化”,首先是项目的品牌化,然后是其运营管理的规范化。随意性、粗放性与“高端化”格格不入。 下游是展览城市、会奖目的地运营管理体系的“高端化” 城市会议展览业应该是一个运转严密的系统,其中的每一环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。城市会议展览业要实现“高端化”,硬件设施首当其冲——交通设施与会议展览中心、酒店等专业设施,紧接着是软性内容——设施的运营管理、专业服务、政府服务、旅游服务等。 有了这两部分,中国会议展览业“高端化”的骨架就立起来了。进一步说,只有立起了这个骨架,才有可能去讨论“国际化”的问题。